民间故事:乌程二案
1后林村粮户案
清代沿袭漕粮制度,从浙江、山东等八个省征集粮食从水路运到京城,称为漕粮。
湖州乌程县(现在吴兴境内)每到征集粮食的时候,吵吵嚷嚷几昼夜,纳粮的粮户排队半里多,堆积待收的粮食堆得像城墙,县令的轿子都出不了县衙。
粮户们拥挤吵嚷,个个焦急充满戾气,每天都有人因为插队或互相碰撞而殴斗。
每年这个时候,县衙里的人手都不够用,又从街头雇佣身强力壮的无赖二十人维持秩序。
民间故事大全会
民间故事,传奇故事,灵异故事,聊斋故事,志怪故事。悬疑故事,恐怖故事,民间怪谈,神话传说,古代故事,乡村故事,鬼故事。讲故事,听故事,民间故事视频。民间故事大全。
2764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这些无赖狐假虎威,对老实软弱的呵斥谩骂,遇到强横的就躲开。
这一年,县令又找来一个擅长拳脚的营兵。营兵手持铁棒,站到一个麻袋堆上,对着拥挤的人群呵斥。
麻袋堆上之前就站着一个纳粮的老者,已经在这等了一昼夜。他看到营兵骂人不由大怒道:
“我们都是纳皇粮的良民,不是囚犯。”
说着脱下短褂缠向营兵铁棒,一下把铁棒夺了下来。不知是谁趁势挥动扁担把营兵从高处打落。
现场一片混乱,后面的人一拥向前,对着衙役和维持秩序的无赖们乱打。几个无赖被打伤,四散而逃。
衙役不敢擅离职守,被打死了三个。那个营兵也被打得半死。
粮户们余怒未消,蜂拥到负责收粮的小吏家,把门窗器物全部砸碎。有人大喊:
“去年的粮官更加可恶!”
人群又转向去年收粮的小吏家,像刚才一样,一顿乱砸。
太守疾奔上城头极力安抚,保证不再追究。众人才散去,仍旧回到县衙前等待纳粮。
(清朝知府民间俗称太守,几乎所有的笔记体小说都称知府为太守。清代知府是四品或从四品,和两千石俸禄的汉朝太守不是一回事。)
太守安抚下粮户,把这件事飞马上报巡抚。
巡抚认为不严惩必影响以后的纳粮,于是调来驻军,一天之内就逮捕了几百人。
他和廉访使同往湖州审案。众粮户都不承认带头作乱,被打伤的衙役说是后林村的粮户先动的手。
昼夜不停审问了七天才结案。
后林村罗文郁、张维泰、赵六、赵七,蔡添奎五人被判斩刑立即执行;康国英、王三、王云千、陈万青四人判绞刑;另有林汉芳等五人发配黑龙江。
其余人等杖责释放。县衙把那五个头颅保存,每到纳粮的日子就挂出来威慑大众。
2沈相公案
粮户案发生的十年前,乌程还发生过一个大案子。
城东新兴巷汤某本来是个武秀才,后来考武举人无望,转而学医成了大夫。
他医术高超,擅长治疗外伤。多次治好斗殴中的重伤者,使双方避免了诉讼。
汤大夫因此得到乡亲们的尊重,但他待人谦和,并不自傲。
每月逢三、六、九,他都进城行医,所乘的船就泊在城门外。
有一天,他进城后天黑还没回来,河道内驶来一只小船,靠近他的船后,有人喊道:
“是汤大夫的船吗?有东西送给汤先生。”
船夫并未在意,随口答应,接着噗地一声,一个黄布包袱扔了过来。
那条船接着快速离去。
汤大夫回来后,舟子把包袱呈上,里面是一本册子,上面写了很多对朝廷大不敬的话,是刻板印刷的。
刻板的人不专业,所印出的字都是反着的,但写的什么,还是可以看明白。汤大夫很吃惊,沉吟后决定报告县令。
第二天一早,他把册子送到县衙。
县令和汤大夫很熟悉,认为是有人和他开玩笑,并未重视。笑着说:
“放在这吧,一会儿我替你烧掉。”
汤大夫走后,幕僚进言道:
“既然已经报到大人这里,如果草率烧毁,将来有人想对大人不利,这是个很大的隐患。”
县令认为幕僚说得对,于是郑重上报。总督得报后调动军队已备不测,责令火速破案。
捕快四处侦缉,半个月毫无进展,他们被责打得体无完肤,县令和知府也焦灼不安,寝食俱废。
捕快们推荐孙某参与破案,孙某本是捕头,办案经验丰富,现在因为别的事被羁押在狱里。
知县放出孙某,让他将功折罪。
孙某要一个月的期限,县令只给他十天。他回到家里,也是一筹莫展。
到了第七天,孙某心事重重去茶楼散心,遇到朋友叶某。
叶某恭贺他出狱,孙某说:
“在狱里还能苟活保全性命,现在只怕要被打死了!”
叶某说:“这个案子,应该向会刻板的人里去找。”
叶某说这话是有所指,他的儿女亲家姓沈,两人隔膜很深。
沈相公本是世家,在他这代落魄,现在一边教书,一边刻板给人印书糊口。
孙某对沈相公很了解,知道叶某是在刻意中伤,不置可否。
十日期限已到,孙某实在无法,只好检举沈相公自保。
沈相公祸从天降,拘到官府后严刑拷打也坚决不认。
知府又拘来汤大夫,让他说说和神相公有什么矛盾。
汤大夫和沈素无矛盾,据实陈诉,官府又给汤大夫用刑,两条腿都打烂了。
汤大夫重刑之下编造,说某天沈相公对他施礼,公众号:民间故事大全会。他没搭理,因此产生了怨恨。
沈相公说:“无稽之谈,我和你父亲是平辈,怎么会给你施礼?”汤大夫哑口无言。
官府又抓来沈家的妻子和小女儿用刑,惨不忍睹。
沈相公实在看不下去,说道:
“算了,这件事是我做的。”
又问他是否有同谋,沈相公已经知道这件事的来由,因此指认了亲家叶某。
叶某本来对当初的做法已经后悔,到案后不再辩解,就这样,沈相公和叶某被处死,家属充官给披甲人为奴,案子结了。
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乾隆年间。
故事出自《野语》,作者是清代浙江湖州人。
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