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佐公
李佐公,唐代宗大历年间在卢州。有一个书吏名叫王庾,他请假回家,夜里走在城外,忽然遇到有引路的导骑呵斥路人回避。
卢州:南朝梁置。南朝梁天监十年(511)后置。治今泸溪,疆域相当于今湖南花垣、泸溪县地。
书吏躲在大树后面偷看,心里奇怪这个地方应该并没有什么高官呀。只见导骑后面,有一人身穿紫衣,左后护卫着他如同节度使。
后面有一辆车,刚刚准备过河,驾车的人上前禀报说:“拉车的绳索断了。”紫衣人说:“翻看簿册吧。”
于是看见几个小吏翻检簿册,然后说:“应该是取卢州某地张道的妻子脊背上的筋来修。”张道妻子,就是这个书吏的姨娘。
过了一会儿,小吏回来了,拿着两条几尺长白色的东西,车子过河而去。书吏来到姨家,姨娘还没有生病。过了一夜,她开始背痛,只半天工夫就去世了。
窦裕
唐代宗大历年间,有一位进士名叫窦裕,他的家寄居在淮海。他考完试后准备去往成都,走到洋州无病死去。
窦裕生前跟淮阴县令吴兴人沈生很要好,两人分别已经有些年头了。音讯全无,两人不知道各自到了什么地方。
沈生从淮海县转调金堂县担任县令。他来到洋州,住在驿馆的亭子里。当晚,风清月朗,夜深将到子时,沈生一个人,觉得丢了什么东西一样,总是睡不着。
不一会儿,他看见一个白衣男子,从门外走进来,一边吟诗一边叹息,就像心中有恨却不能伸张一样。
只听他吟诵道:“家依楚水岸,身寄洋州馆。望月独相思,尘襟泪痕满。”
沈生看这个人,觉得很像是窦裕,于是起身跟他说话,但还没开口,白衣人却不见了。
于是沈生叹道:“我和窦裕分别已经很久,难道遇到鬼了?”
第二天,沈生驾车上路,走了没有几里路,有一具灵柩摆在道路前面。有知道的人说:“这里是进士窦裕的墓地。”沈生吓了一跳,连忙返回驿站,问站里的驿吏。
对方说:“有一位进士名叫窦裕,从京城去蜀地游历,到了这里突然死了。太守让人下葬在驿站南边两里外,路左边的墓地就是。”
沈生当即去到墓地,祭奠跪拜,洒泪而去。
(出自《宣室志》)
商顺
丹阳人商顺,娶了吴郡张昶的女儿。张昶是京兆少尹,死后葬在浐水东边,离他另外一个家有十里地。
京兆少尹:官名。唐玄宗开元元年(713) 设置,为京兆府的辅佐官,设置两名,职级从四品下。
商顺在长安选官。过了很久了,妻子张氏就派仆人进城去迎接商郎。
商顺傍晚时分与仆人一道上路。奴仆贪杯喝得烂醉,结果跟商顺走散了。不知不觉中,城门已经关闭了,没有办法,商顺只能一个人独自前行。
天渐渐昏暗下来,雨雪交加。商顺骑的驴子行动非常迟缓,迷路不知身在何处,只能任由驴子随便走。
一共走了十几里地,一直没看见村庄房屋。转进深草丛中,感觉更加寒冷无比。
不一会儿,来到一条山涧,涧的南边看到了灯火。商顺非常高兴,走过去,是几间紫篱茅屋,他敲了几百下,门里才有人答应。
商顺说:“我是远路的客人,迷了路,天气好冷,想在这里借宿。”对方回答说:“天黑,雨雪这么大,我知道你是什么人?再说我的屋子狭小简陋,不能住人的。”坚持拒绝商顺留宿。
商郎于是问道,张尹庄离这里有多远,回答说:“西南方,离这里四五里地。”
商顺以为路近,可以走到,于是出了山涧,往西南方向走了十几里,一直没有看到庄子。
雨雪转大,商顺自认为必死无疑。心想既然没办法,继续走又能怎样?于是把驴系在桑树下,靠着树坐了下来。
不一会,看见一个东西,很像是蜡烛点的灯笼。光亮照出几丈远,直接来到商顺面前,离他一尺多远停了下来。
商顺一开始非常害怕,过了一会儿,问道:“难道是张公的神灵来给我引路吗?”于是上前施礼,说:“如果是老丈人,请告诉我回去的路。”
他看见光亮中有条小道,于是骑着驴紧紧跟随着。他靠近了一点,火光就移开,始终在他前面一尺多的地方。
走了六七里路,望见远处有人带着灯火来接他。灯笼的火光于是熄灭了。等到远处灯火走近,才知道是张家守墓的仆人。
商顺问他怎么知道自己要过来,仆人说:“刚才听到老爷大声喊我,说是商郎从东边过来,赶紧去接一下。就这样再三地喊,所以我知道你来了。”
商顺于是住在仆人的草屋里,到第二天天亮才离开。
(出自《广异记》)
我是笑古奇今,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,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。
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