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1年,黄永胜在狱中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在信中他表示了自己的悔改之心,同时也向毛主席述说了监狱生活的种种不易,自己年岁大了,监狱里的伙食让他无法下咽,觉也睡不好,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……
毛主席看完这封信后,不由得想起了黄永胜跟随自己参加革命的那段征程,长叹一声,无奈地回复了九个字:应该吃好,有资格吃好。
黄永胜是谁?他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?而他又是犯了什么错以至于锒铛入狱?
一起来探究这背后的故事吧!
从士兵到将军
黄永胜,原名黄叙钱,17岁时黄叙钱离开了家乡,一路辗转南下,机缘凑巧中他加入了毛主席领导的队伍,做了一名警卫班班长,没过多久便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。
在一次次的战斗当中,黄叙钱表现非常勇猛,总是冲在最前头,而且他很聪明,思想觉悟也高,得到了毛主席的青睐,很快就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。
毛主席很赏识这个头脑灵活、作战勇猛的警卫班班长,他曾经开玩笑地跟黄叙钱说:“叙钱,你这个名字里有一个‘钱’字,听起来不像是革命战士的名字……”
见毛主席这样说,黄叙钱赶忙凑上前来,笑着说:“主席,不如您给我起个好名字吧!”
毛主席想了想,说道:“就叫黄永胜,如何?”
黄叙钱高兴地说:“好啊,永胜,永远胜利!”
就这样,黄叙钱正式改名为黄永胜,而他之后的革命生涯也正应和了这个名字的好寓意,确实是一路披荆斩棘,百战百胜。
秋收起义之后,黄永胜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,在那里继续参加革命斗争,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,他与大部队一起开始了长征,在长征路上担任着开路先锋的任务,立下了不少功劳。
从小小的战士做起,然后升任为排长、连长,乃至团长、师长,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黄永胜凭借着一身孤勇,成功地从士兵做到了将军,而此时的他不过才22岁,称得上是年轻有为。
正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,黄永胜成为了林彪的左膀右臂,他作战彪悍,善出奇兵,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他协助林彪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功绩。
辽沈战役中,黄永胜曾率领着六纵失踪了两天,连续行军二百多里路,多次改变进攻方向,最终成功堵住了敌军的主力兵团,让原本怒不可遏的林彪转怒为喜,对他的战斗力赞不绝口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黄永胜凭借着革命战争时期的卓越功勋,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从功臣到罪犯
作为新中国的功臣,又是林彪手下的爱将,黄永胜在建国后仕途一直非常顺利,曾担任过多个军区的司令员,同时参与地方重要的党政工作,甚至担任过国防委员会的委员,称得上是位高权重。
1956年,在八大会议中,黄永胜被推选为中共八大中央候补委员,这对于他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殊荣,此时的黄永胜不能说是不志得意满。
照理来说,像黄永胜这样一个老共产党员,接下来应该做的是尽心尽力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。
但是利欲熏心下的黄永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,这导致了他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偏离。
1966年,特殊时期来临,黄永胜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浪潮之中,经林彪推荐,黄永胜坐上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位子,掌握了军队的实权。
最初他有可能是被动参与的,但时间久了,黄永胜便尝到了拥有至高权力的滋味。
其实早在红军时代,黄永胜就暴露出了一些自身的毛病,他虽然打仗异常剽悍,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特别强烈,经常会独断专行。
不仅如此,黄永胜还好显摆,特别是在打了胜仗之后,常常会流露出对其他人的鄙视之情,党中央曾不止一次对他进行过政治教育,当时他也确实表示了悔改,并在之后立下过许多功劳。
可是现如今,黄永胜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,再也没有人可以对他予以约束,翻云覆雨的自我膨胀蒙蔽了他的眼睛,让他犯下了一个个难以弥补的错误,亲手制造了一连串的冤假错案。
血淋淋的现实并没有唤醒黄永胜心中的良知,反倒是激发了他潜意识中的兽性,从此以后,他的恶行一发不可收拾。
今时今日的黄永胜,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热血杀敌的将军,也早已不是那个心怀天下的上将,甚至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军人,他是林彪手中一把冷酷无情的手枪,他是杀人不见眼的刽子手,他是有负于党和国家期盼的罪犯。
在林彪、黄永胜等人的操纵下,社会上下一团乌烟瘴气。
从上将到囚徒
人的欲望是无穷的,更何况是包藏着野心的欲望。
随着国家情势一步步的发展变化,林彪的野心愈发膨胀,与其形影不离的黄永胜也已经觉察到了他的意图。
面对着是与非的抉择,黄永胜深思熟虑之后,还是选择紧紧跟随着林彪,为林彪马首是瞻。
为了协助林彪实现他的野心,黄永胜铤而走险,越过其他权力机构,任何重要决定都第一时间请示林彪。
毛主席很快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深感痛心之余,也迅速地对林彪和黄永胜进行了反击。
1971年,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庐山会议,在会上对林彪、黄永胜等人进行了旁敲侧击,要求他们进行深刻反思并写检查。
面对毛主席的惩戒,林彪集团依旧不知悔改,特别是黄永胜,他表面顺从,实际上却是阳奉阴违,在他看来,毛主席只是对他们小施惩戒,过一阵子也就忘了,所以他压根就没有任何悔改,甚至连检讨都没有写。
至此,毛主席彻底意识到林彪、黄永胜等人已是无可救药,面对他们一而再的冥顽不灵,党中央决定予以严厉打击。
也许在这个过程中,黄永胜也想过要回头,但是他早已经上了林彪的“贼船”,只能无视主席的多次警告,选择孤注一掷。
1971年,穷途末路的林彪意识到大势已去,遂打算南下广州,作为他的亲信,黄永胜自然是全力配合。
于是,在9月13日这天,这一伙乌合之众自以为是地选择叛逃,却不知党中央早已获悉他们的一举一动,并布置下了天罗地网。
最终林彪集团被彻底粉粹,林彪等人客死他乡,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。
“九一三事件”事件以后,作为主犯的黄永胜,受到了严厉的处罚,剥夺了一切职务,并且关进了监狱中。
对于黄永胜,毛主席还是顾念这曾经的革命情谊的,他希望黄永胜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选择坦白从宽。
可是,黄永胜虽已入狱,但却毫无悔改之意,不仅不揭发林彪的罪行,而且对自己的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,同时其还秘密将自己平时与林彪和叶群等人的书信往来全都烧毁,使得调查工作陷入僵局。
对于如此执迷不悟的黄永胜,毛主席深感失望,遂不再理睬他。
在监狱中呆久了,过惯了好日子的黄永胜渐渐撑不下去了,百般无奈之下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在信中他表示了自己的悔改之心,同时也向毛主席述说了监狱生活的种种不易,自己年岁大了,监狱里的伙食让他无法下咽,觉也睡不好,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……
毛主席看完这封信后,不由得想起了黄永胜跟随自己参加革命的那段征程,长叹一声,无奈地回复了九个字:应该吃好,有资格吃好。
1973年8月,经过党中央严谨客观的调查之后,最终决定,开除黄永胜的党籍,并且撤销其在党内的一切职务。
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,最终走上了被告席,得到了应有的审判。
善与恶都不过是一念之间,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人的贪心。
对权力、对权势的渴望,蒙蔽了黄永胜的眼睛和心灵,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他选择了一条走向毁灭的黑暗之路。
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